本報訊(記者白葉楠)9月12日,廟底溝仰韶文化博物館《花開中國》陳列大綱評審會在鄭州舉行。由河南省原副省長、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名譽會長張大衛(wèi),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,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王煒林,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偉,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(fā),河南省博物院原副院長李宏,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魏興濤,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樊溫泉,鄭州市博物館館長張霆等組成的專家組,對陳列大綱進行了認真評審。 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宋麗萍,省文物局局長田凱,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安偉,副市長慶志英出席評審會。 在聽取陳列大綱文本編制及形式概念設計情況介紹后,專家們對陳列大綱日益優(yōu)化完善走向成熟予以充分肯定,并就博物館的目標定位、大綱內(nèi)容的準確把握、文字表述的規(guī)范、激活文物資源等方面內(nèi)容建言獻策,提出了真知灼見。 宋麗萍從加快文旅融合的角度對大綱編制提出要求。她指出,要進一步明晰博物館定位,以廟底溝遺址為原點來講述仰韶故事,強化黃河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,充分展示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。要從展示的整體性出發(fā),聚焦仰韶文化主線,由表及里,充分展示仰韶文化的豐富內(nèi)涵。要通過通俗化、數(shù)字化、智慧化的展陳形式,著力滿足多層次觀眾的需求。 安偉就進一步編制完善大綱強調,廟底溝文化是仰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標志性代表,要準確把握仰韶文化與黃河文化的關系,著力打破空間和時間的界限,集中展示仰韶文化這一中華文明的主根主脈,深刻揭示仰韶文化的文化影響、政治影響、歷史影響及對世界的影響,促進從文物認同到歷史認同再到文化認同,進而增強文化自信。要堅持歷史性與現(xiàn)實性相統(tǒng)一、專業(yè)性與大眾性相統(tǒng)一,充分利用物聯(lián)網(wǎng)、云計算、大數(shù)據(jù)等信息技術,真正讓文物“活”起來、讓歷史“開口說話”,進一步拉近文物與大眾的時空距離,推動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創(chuàng)造性轉化、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。 ( 編輯:李鵬 ) |
廟底溝仰韶文化博物館《花開中國》 陳列大綱評審會在鄭州舉行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20-09-14 打印

- 上一條:“大棗紅了”慶豐收
- 下一條:黃河青山兩不厭 幸福寫入胸懷間